shutterstock_214833232.jpg

 

 

《靜坐──這一檔子事》之九
 
  師父習慣性地閉一下眼睛,略作沉思的模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神情。「當年我在青城山,道長特別指定了幾部書,那就是魏伯陽的《參同契》,所以我過去一直以來要你熟背卦象,多讀《易經》,目的就是希望你在看《參同契》的時候比較沒有阻礙,因為這三卷裡面都是依托易術中之爻,其實是在顯示先天把丹經之精髓,透過卦象盡情地揭露,因此只要是行家、大家,沒有人不熟識熟讀通達此書,你務必要多看。

 

  另外抱朴子總共有兩篇,你千萬不要把它當作小說看待,雖然它裡面也有談玄說密的部分,但是重點是要你去多了解宇宙天地之間和我們人生的小宇宙,以及古人如何製作丹藥的過程,如何修仙成真的過程。你要多注意裡面屬於養身的部分,至於他所談論的政治思想方面的部分,並不是你要著墨的地方。現在你正處於採小藥的階段,所以有些知識你還是得必備,有空還得早晚念誦《太上清靜經》,潤養你的心性,心要靜主要在於能看破紅塵之中的名利、富貴與情愛。在打坐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是用意念去控制自己的雜念,這其實就如同在木頭上面加油,助其火勢,本末倒置。
 
  我們的心是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教他不起心動念。轉化心念要從根本下手,這個根本便是人的欲望和執著,你有沒有注意到,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沒有雜念,但你一要入靜時,便會覺得腦海當中有如千軍萬馬奔騰不已。這個原理就如同你在陽光底下用一個裝了水的玻璃杯子,把它搖晃以後放置在桌上,你便會發現水質中漂浮著密密麻麻的雜質,我們打坐的時候,就如同這種狀況。因此你要讓自己的心清淨,唯一的方法就是倒空杯中之水,就如同你打坐要入靜,就便要先虛其心,心雜則神昏,心虛則神明,心實則貪欲,心虛則空明。因此你在打坐時一定要先空其心,去其欲,也可以先念誦《心經》一至三次,《心經》無論是佛道二家,都列為至要之典籍,特別是全真派有別於道家諸派,沒有佛道門戶之別,宜多體會《心經》裡面之字句,都別有勝意。
 
  如果臨入坐時,感覺身心困頓、昏沉,通體重澀,這個時候不要急著馬上入靜,要先採清去濁,簡單的方法便是用雙手輕輕地拍打、撫摸前胸、後背和四肢,接著雙鼻吸氣,意引丹田後,用口吐氣,有聲哈氣而出,哈氣時雙眼瞪大,如馬抖身一般,如此做三次,便會覺得精神振奮,塵勞去除。平日你也可以用我教導的六字訣,去除五臟六腑之濁氣,入坐時也要注意四肢、頭目百骸、經絡之調節導引,這是前行方便,避免濁氣滯留於身的方法。入坐前先伸展四肢,按摩關竅,扭動頭眼,先下巴壓頸,頭往後仰數次,還有頭左右傾擺數次,再度三百六十度旋轉頭頸數次,接著肩膀伴隨雙臂左右扭動數次,接著身體往前,雙臂壓低數次,接著扭動上半身,左右旋轉數次,接著扭動腰部,左右一百八十度和周身三百六十度旋轉數次,接著拍打大腿內側,並摩擦數次,雙手握拳敲打臀部數次,接著雙手按膝左右旋轉數次,然後扭動雙足數次,接著蹲下、站立數次,然後原地踏步,直至呼吸調勻溫和為止。
 
  這是簡易改良過的,適合現代人的入坐前預備動作。其實過去在山上的時候,道士們都有一套入坐前的功法,下坐前也有一套八段錦和十二段錦的功法,對於色身的調節是有很大的益處的……。
 
 

(未完待續)

 


【 這系列文章將於每星期不定時  PO 出,謝謝!】

 

歡迎您加入【薀言堂讀書會】 ➡  http://goo.gl/forms/khz8ZCF8ak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