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王薀老師於 2016/ 9 / 10 上課時的課堂內容節錄。📝

 

  我們從上個禮拜開始,就是針對《神會語錄》,我們所口傳過的,如何把這個語錄,應用在我們現實的生活當中。

 

  我們各位都知道,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實際上來講,除非你的生活、你的修行,已經都達到了「物我雙亡」這樣子的一種境界,如果你禪定的證量不是真的那麼樣子的高,每一個人在生活上面,一定都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困擾,所謂的困擾就是指我們自己的心是不是真正能夠做到踏實。

OO講.png

 

  關於踏實這件事情來講,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在《神會語錄》裡面有講到,眾生的煩惱,事實上來講是無量無邊,經文裡面又講到,即便是諸佛如來、一切的大菩薩,祂們經歷了無量劫的修行,也不一定可以能夠轉化,初地菩薩有初地菩薩的煩惱,二地菩薩有二地菩薩的煩惱,乃至於你到了金剛喻定定的這個十地菩薩,你還沒有正式取得正等正覺以前,你都還會有些許的煩惱,更何況是我們凡夫。所謂的薄地凡夫指的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裡面所有一切的芸芸眾生。在所有的眾生裡邊,每一個人最大的一個煩惱的來源,就是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不管是多跟少,但是與生就俱來的根本煩惱。

 

  煩惱有很多種,但是,我們如果把它用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上面來說,我們經常會碰到的就是,我們常常會不開心,我們現代人常常會碰到的就是心裡不痛快、不開心,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不安、很多的恐懼、很多的害怕。如果你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不開心這件事,所謂的不開心就是你心裡不痛快啦!為什麼不痛快?你真要他講一個理由,他也說不上來,反正,他的心就是悶悶的笑不出來。所謂的開心是要從你的心裡面打從心裡面真正的從心裡面笑出來,這種人越來越少,即便你今天快樂,明天也不見得是快樂;即便你明天快樂,也不代表你整個禮拜都可以開心、快樂、高興,那為什麼會這樣子?你有很多的情緒在追逐著你的心,不是你的心去追逐你的情緒,而是我們的情緒一直在干擾著你的心,讓它忐忑不安,讓它不能一刻安寧,讓它永遠沒有辦法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所以,一個人在這樣子的一個狀態當中,他就會形成一種不順利的假象。

 

  我們現在都覺得我現在什麼都不順啊!諸事不順,什麼都不開心,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稍微有一點點小的事情,就會暴跳如雷,就會開口罵人,就會給別人臉色看,這些是怎麼形成的?都是從累積起來的情緒,這個情緒時日久了以後,就變成你的負面的一個假象。實際上,我們心裡面的能量,本身沒有所謂正跟負的能量,現在心理學家所講的正面能量、負面能量、正能量、負能量。心就是心,心本來就沒有善、沒有惡、沒有好、沒有壞、沒有真、沒有假、沒有黑、沒有白。但是,這是一個證量境,證量境就是你修行達到了開悟境界的時候,才能夠顯現出來這種境界的人,他才有辦法體悟,也是《六祖壇經》所講的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也是六祖惠能所強調的一行三昧的境界,也是屬於禪宗宗下的宗風。禪門裡面所談的沒有任何的世俗相,我們現代人修行是帶著世俗相在修行,所謂的世俗相就是我們現實生活裡面,所引起對我們心、潛意識,產生的大大小小的一些情緒。你不信?自己可以問自己,你要來上課,今天應該會碰到塞車,今天一大早起來心裏就不太開心,因為今天要補班,來上課的時候,我們講好七點鐘要上課,可是,換車、轉車、等車,到處都塞滿了車子,這些是生活上的瑣事。可是,對你的心裡面能不能產生干擾?你有情緒,這個時候,你說要做到如如不動,你拿得出來嗎?這個時候,你說要把惠能大師所講的不思善、不思惡用在這上面,你用得上嗎?

 

  上個禮拜,我們講到修行是要深深海底行,所謂的深深就是你在你的下意識裡面,你平常看不到的,你平常挖掘不出來的,你平常不以為忌,你平常如果沒有受到外境的干擾,你根本看不到的那種境界,那個叫做深深的。深深的是什麼?就是你的潛意識,你平常自己不會去挖掘的那個暗層的部份、那個灰色的地帶。我們修行的境界,一定要從這上面裏面去捕捉,主動去捕捉,而不是碰到境界了,你才開始反思這個是不是就是境界,我們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事實上,修行是要從念還沒有開始的那一刻,開始去觀察,那各位就很難去了解啊,念頭還沒有生起以前,怎麼觀察?這個是一個值得大家要去正視的一個修行的問題。你的念頭還沒有生起的時候,你的念頭在哪裡?請你們告訴我,現在你們自己看自己的念頭,你的念頭在哪裡?看得到嗎?對不對?不是看不到,是你的念頭太多了,我們常常講我現在沒有煩惱啊!我現在沒有情緒啊!我現在沒有任何擔心害怕的事情啊!其實,只要是人,你沒有見性開悟之前,你永久都是處於恐懼不安的困擾情緒當中,你們相信嗎?但是,因為我們從小,我們的環境已經養成了,我們就是在這樣子的一個五濁的煩惱境當中成長的,所以,你不知道,喔!這原來是念頭,喔!這原來是煩惱,喔!原來這個就是煩惱障,這個就是所知障,這個就是根本煩惱的產生的地方,我們都不知道。

 

  在你不知道任何佛學的名相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你現在的心是處於什麼樣的一個狀態?那實際上,佛學的名相對於一個修行人的開悟與否重不重要?不重要。但是,為什麼要去讀經?為什麼要去解經?那是因為你要去定位你的心處於什麼樣的一個狀態,否則,你講不出來啦我現在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一個心境,心理學家他也是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名詞定位這個是憂鬱症、這個是恐慌症、這個是躁鬱症、這個是輕度的、這個是中度的、這個是重度的、這個可以領傷殘手冊的,怎麼去劃分。我們修行的境界裡面,也是有這些等級,不是我們在意,不是我們執著,而是你必須要從這樣子的一個考量當中,你才能檢視出,喔!原來你現在的心是在什麼樣的一個狀態之中。

 

 

最新強檔大作【靜坐 ── 這一檔子事】 ➡:http://goo.gl/9lEfgE
 

暢銷榜第一名【重生 ── 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 ➡:http://goo.gl/88PVKf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來主頁按讚訂閱📢📢📢
  

尊重版權,圖文請勿重製或修改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