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心要 心滴竅訣 

  中國佛教雖然是從東漢肇始,但是屬於般若一系的思想,最盛行的時間反而是在魏晉時期。不過各位要知道,當時中國的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文化思想脈絡體系仍然是以玄學為主,也正因為有這個玄學的背景,外來的佛教思想,特別是般若所主張的空性思想,正適合於當時整個風氣。所以可以說,屬於般若方面的思想著作,在那個時期也算是最多。一度因為般若的竄起,它也成為魏晉時期很重要的思想主導,再加上般若和道家的老子學說也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於那個時候的翻譯本尚不是很多,大多是屬於大品般若經文流通於當時。 

  
  比較經常會看到的有支婁迦讖,他翻譯了不少經典,再加上他對於般若的專注研究,他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一些論述和主張。至於鳩摩羅什、龍樹菩薩等等,也有極多的翻譯和注釋本。但是由於般若易懂難精,再加上當時的學者多崇尚清談主義,因此像當時的文人代表之一——王弼,也把佛教的思想和般若的思想融合在玄學之中,著書講述,但所談內容也僅止流於表面化而已。其他的竹林七賢等化外之士,更是當時放浪形骸於山林之間清談的雅士,對於佛學真正的般若中心思想,仍然無法把捉其脈。但是無論如何,般若方面在當時的風起雲湧,融入於玄學,無論是福是禍,對於般若思想和佛學傳播,其潛植於普羅大眾和仕林之中,它的效用和功德也是有不可抹煞的歷史地位。 
 



  中國的佛教特別是般若,也一直到了唐朝的玄奘大師從西域取經返回長安以後,才可說是趨向於成熟完備。玄奘大師光是在中國為佛教所翻譯的經文就多達近兩千卷,這中間光是大般若部就占了六百卷。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要跟各位探討、研究的這部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各位如果有熟讀《般若經》,就能明白這一部《心經》,它原本並不在六百卷的般若經文裡邊,而是從所有的般若經文裡邊,把最重要的部分給摘錄出來。所以這裡所提的《心經》,很多人都會以為是心理意識形態的心,其實不是這個意思。《心經》的意思是代表所有的《般若經》裡邊最重要的精華心滴和竅訣,意思就是指心中心要,而非我們潛意識的心、肉團的心,或心臟的心。這點在講內文之前,需要跟大家先解釋一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目前可以找得到的參考資料總共有七八種的翻譯本,這七八種都是在清朝以前所翻譯的,這中間我每一個譯本都有研讀過,也參考過,但我最終還是認為以唐代時的三藏法師他翻譯的最精準,而且文字也最優美,同時讀來也不會有累贅的感覺,流暢無比。所以關於譯者方面,我們對於玄奘大師還是要有所認識和了解,畢竟他是漢人當中所有的譯師裡最出類拔萃的。我個人認為,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除了孔子和老子,找不到可以和他並駕齊驅受敬重的人。 - 
節錄自王薀老師的《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王薀老師《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熱銷中!

各大書店通路都買得到喔 → https://goo.gl/KrgYej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來主頁按讚訂閱📢📢📢
  
☀尊重版權,圖文請勿重製或修改☀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