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言行如一,清淨不雜染,很多人有誤會,修行佛法把自己搞得比出家人還要出家,這個不代表清淨。真正的清淨,是出淤泥而不染。我們佛教的標幟之所以用蓮花,它是所有的花種科別當中,最能夠在污穢的場所,還繼續生長,而且在越髒的地方越盛開。人的品格和修為也是如此。與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意思一樣。
 
在佛教的行儀當中,一位真正的大居士、大長者,他必須是要在最險難的環境當中打滾過,在滾滾紅塵當中受到侵蝕過,才能夠練就內外值得別人所景仰的德行,這叫做不雜染。不雜染不是說明明是在家人,理個小平頭、穿著長袍、手裡拿著念珠,到處跟人講:「我是修行人、我吃長素。」逢人就叫人念阿彌陀佛,這個不是清淨。清淨不管你的外在,管的是你內在的修為,還有對眾生所布施出來的一種行儀是如何。而且你不管這個眾生是有錢、沒錢,覺得他應該被度化,無論如何你都會去感化他,這個叫做不雜染。了解這個意思嗎?

 

我們很多人都顛倒了,覺得不雜染就是清淨無染,清淨無染就是不要跟一些有業力的人混在一起,不要跟一些八大行業的人混在一起,以示清白跟清高。這個錯了!這是一種執著跟分別,是沒有慈悲心跟菩提心,這就不是佛教的精神。你看過所有的經典就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尤其是四部阿含經典很多這種例子。佛陀都親自去度化而且授記各式各樣的人,跟他講過去世的種種一切因緣跟因果關係。如此才是真正佛教的精神,才叫做真正的不雜染。如果我們度化眾生是有選擇性的,因為這個人有錢、有利用價值,現在好好地跟他來往是為了以後要幹嘛,這樣的態度就不對了,沾染到世間法的利益觀念,這就不是清淨修行人。


長者跟居士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能有雜染心,同時這位居士、長者外表必須俱足攝受眾生的威儀,令人看到他以後,會產生想要追隨學習的一種特殊氣質。像這樣子的居士所在之處,無論上下對他都非常地讚嘆跟懾服,所以居士不是那麼簡單。但現在常看到佛教或者是寺廟寫給功德主的信上面,都冠上某某大居士等等,然後有法會贊助的功德主,被稱為某某大居士,或者是某某大檀越。佛教裡面有很多的名相,但是現在很多的修行人不懂,不懂的結果呢?亂冠!其實讓懂的人收到及看到會貽笑大方,會覺得他完全不懂佛教裡面的稱謂跟禮儀,這樣子不太好,基本上我們都要懂,稱謂不要亂寫。

 

不過話說回來,很多人就會問:「居士不寫、檀越不寫、功德主也不能寫,那請問要怎麼寫?」說實在是有點困難,因為真的還找不到適當的稱謂。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時代,現在我們對人家的稱謂都是先生、女士,我覺得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就夠了。你寫我某某大居士,我會覺得你在諷刺我,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俱足這十種條件,你稱我為大居士,那不是一種諷刺嗎?所以這也是機會教育,希望大家能夠了解,發給別人的函也不要亂寫。因為一個人不俱足這種德行,你寫這樣的稱謂反而會減損他的德行。他不俱足,稱呼久了對他來講,是一種損德的事情,反而不是尊敬。

 

節錄|王薀老師《現代人的藥師經五》

▶️▶️▶️ https://bit.ly/2XrFzi4

🙋心中有煩惱嗎?來聽聽王薀老師怎麼
️ https://pse.is/B2D2R

作者:

王薀老師(臉書專頁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四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絕對》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靜坐之後》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華文創作類-《阿賴耶之人狐傳奇》、《建盞·茶談》、《茶堂》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