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從《金剛經》的〈究竟無我分〉開始,一直到〈淨心行善分〉,所講的是當下直取究竟,了悟自性本無我。須菩提問佛關於如何住心和調伏其心的問題,但實際上來講,心需要調伏嗎?妄念需要調伏嗎?心如果證得遠離一切邊際,恰如無垠的湛藍晴空,即便烏雲掠過,怎有妨礙?如同金剛土牆的波堤,流水怎可穿透一般。只不過因為眾生由於多劫以來的習氣,所以貪瞋癡慢疑特重,因此才要用一切的方便法門來對治。

 

  「滅度一切眾生」的意思就是用一切的法來對治眾生的習氣,但實際上來說,習氣、五毒、自性也是空,何須任何的法門來對治? 只不過是方便善巧罷了!所以最後又說,實在是沒有一個眾生可以滅度。因為了解了「能所雙亡」的緣故,能所就是能看、所看,能聽、所聽,能嗅、所嗅,能嚐、所嚐,能觸、所觸。其實修行只要可以知道人我自他的對等相應關係,進一步轉化,從借境修心的過程之中體悟到人無我、法無我、實無我、實無法。本自不生,何須滅度?六祖惠能當初也因為一句「應無所住」而心中有所省,並不是得悟,只是有所感覺。但因沒有人點破他,於是他一路苦參,直到見到了黃梅。黃梅知道他是一株根苗,只是根器利過頭,鋒芒太露,於解脫無益。所以剛開始叫他在伙房裡面碾米,就是要他收攝身心,繫心一處。後來見他似乎有個入處,才叫他三更入方丈室,傳授心法。

  這裡說到當五祖黃梅要惠能三更去他的方丈室的時候,此時方丈室裡所有窗戶早已經被黃梅用他的袈裟遮堵住,這點有些和金剛乘裡面在閉黑關的時候相似,也是有其密意。所以,要注意!黃梅是悟道之人,卻還做這些舉動?這也是一個公案。接著,黃梅就把《金剛經》裡面最重要的四句偈,利用這個時候大概地為惠能點化一番。漢人的修行者由於從小受儒家薰陶的緣故,禮節繁瑣,於是從道信大師以下,直接就是用般若印心。 特別是《金剛經》,直破、直取、直了,不像過去禪宗祖師在印度都以楞伽印心,因為印度人思想比較單純,又屬熱帶,早熟、慾望熾盛。

  當五祖黃梅講述《金剛經》到「應無所住」時,惠能頓時之間有如大地平沉一般,自然了悟,重要是在於生起妙有之心,這個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所以日後才可以講述出「何期自性」這些開悟偈語: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每一個人只要能夠離開能所相對,不和萬法為侶,自性就會突顯出來。這是人人本具,從來都是清淨無染的,從來也不曾動搖過。這個自性,莊嚴佛土也是它,上天下地也是它,承受三途劇苦的也是它。既然知道,為什麼會被迷惑呢?就在於有所住,無法降伏其心。

 

  如果修行人可以離開所見、所聞、所覺、所知,才可以真正地面睹廬山真面目。如果還是執著於法身、報身、化身、千百億萬身,乃至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或是所做一切供養功德,或執著於一切法,執著於一切色身諸相,執著於有所度化,執著於有法、無法,執著於有相無相……,這些皆是心外求法,都是依他分別,沒有任何解脫,何來有所獲得?所以各位要知道,為什麼五祖不把衣缽傳授給那儒釋道皆通達,而體貌偉岸莊嚴的神秀,反而給了外表不顯,也非滿腹經文的盧居士?這又是一個大公案。


  說到這裡,我想起過去在禪宗師父門下,一次禪七的小參中,師父所舉的趙州禪師的例子。趙州是唐朝王老師門下極有分量的開悟祖師,他在南泉王老師門下承事了二十多年,最後因為悟得「平常心是道」,到處接引行人開悟,故有古佛的尊稱。其實趙州自從開悟以後,反而接引行人都是用日常生活當中最為平常的手段。他常常請人喝茶、聊天,在適當的時機中給予求法者有個入處,這種思想後來也影響到東瀛的禪師。唐代時有大批的日本和尚來到中國學禪,同時也把趙州的這一套生活禪運用在他們的生活上,形成了日後日本茶道的盛行。老和尚當時就問我:「什麼是真正的平常心?只是趙州所說的要睡就睡、要坐就坐嗎?你說說看。」

  以宗下的角度來看,任何心外之物都是多餘,即便「佛」字也是多托之詞。就好像大家都知道黃金是所有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寶物,可是如果讓連眼睛都看不到一些許的小金屑粉掉入了你的眼中,那將會如何?參禪了悟之妙用處,便是在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中,自見法相;於一念不生中,自解自得,這才是妙處。所謂「西方不用他方覓,淨土何須他處求?」

 

節錄自《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P230-234

 

《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 ➡:https://goo.gl/54EXmx

 

 

作者:王薀老師(臉書專頁Line@ 加好友instagram影片實際教學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三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已出版著作如下: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

華文創作類-《茶堂》和《阿賴耶之人狐傳奇》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