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圖.001.jpeg  

 

 

只要保持好無有顛倒、從容不迫的心,當一口氣將盡的時候,必定可以看到此身外更瑰麗的國度。

 

 

揚州八怪金農與鄭板橋的獨特人格

 

 

  清朝初期的藝術界也有著頗為尷尬的一段時期,特別是在江南一帶,這裡充斥著大批的明末名家董其昌的嫡系。由於政治矛盾的心緒,當時有一些藝界人士受到明代義士情緒的影響,流行的書畫風格都是以大自然風物和山水為主,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夠透過筆墨、丹青,在字裡行間抒發被異族統治的心情。在這時期,書畫界孕育、造化出了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例如弘仁、石濤、朱耷等藝壇領袖。其中的石濤,由於他有著明末皇室的血統,當時藝術界文人都以他為馬首是瞻。從此以降,有清以來不斷地代有高人輩出,像金陵八大家的作品,也都有別於有明以上書畫的風格。

 

 

  在乾隆期間,江南地區的揚州也出現了所謂藝術創新派,後人稱他們為揚州書畫派。在揚州的藝術圈中,最為有名的就屬「揚州八怪」——高翔、羅聘、黃慎、金農、汪士慎、鄭燮、李方膺、李鱔。所謂的八怪並不僅僅只是八人而已,他們之所以會名重一時、獨領風騷,在於他們的書畫除了極具個人色彩之外,從作品中也反映出當時政治的弊端以及人民的訴求。從八怪之中的首領——金農的生平來了解,金農本來是錢塘江人士,後來落籍於揚州,他是一位特立獨行、從小天資就極為卓越的才子。後來又受到西泠名家丁敬的薰陶,使得他在藝術才學與內涵上更上層樓。只是金農的仕途生涯始終坎坷,受試不第,由於終年的鬱鬱不得志,只能放情於山水天地。再加上膝下無子,配偶早逝,更令他覺得人生無常,仕途無望,於是性情更顯得流蕩不拘。我們可以從金農所畫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心中的無奈與落寞。由於他腹載五車,胸墨無限,文江學海頗受有清一代文人墨客的愛戴,於是被推崇為揚州藝文壇場上的領袖。或許因為命運撥弄,他中年也曾忘情於佛道之中,往返於江浙一帶的道觀和寺廟,託情於黃冊與佛像之中,因此在他的著作中也有極多佛菩薩聖像的繪製。金農除了擅長於作畫之外,也精通於金石篆刻以及古董收藏。他擅長於書法,對於隸書更是獨步於當時,筆墨的用法更是獨特難尋,氣勢萬鈞,力透紙背。金農在畫作上也堪稱是奇才,有別於當時傳統畫家,年過五十好幾之後才全力於畫作創作。但由於他的百龍之智及卓越的才氣,使他不但後來居上,更以他獨特的筆法、古拙的線條、奇異又鮮明的凝練墨色,令人耳目一新,難怪也曾洛陽紙貴,名重一時。

 

 

  其實揚州八怪之中,在後來的歷史上,更受人爭議、名氣也不遑多讓於金農的便是鄭板橋。他成名的原因,並不僅僅只是他六分筆法的書法而已,而是他的行事風格和優美的人格很受當時人們的愛戴。在八怪之中,他也算是一位全才,歷經清朝三位皇帝——康熙的時候已初試啼音中過秀才,雍正即位期間他又中過舉人,到了乾隆當皇帝的時候,他也得到進士的榜位,可見他的學問沒有話講。

 

 

  鄭板橋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敢諫不怕死,不畏懼權貴,不怕丟烏紗帽,只要能作為百姓的喉舌,他都身先士卒、赴湯蹈火,甚至於敢和朝廷的頒令作對,因此雖然他的考運不錯,但是官運卻不怎麼亨通。他曾經在擔任知縣的時候,由於當時遭逢饑荒,他逾越權限,不顧同儕的阻擾,先把官糧借貸給老百姓,使得原本將要活活餓死的一萬多條人命獲得了救援。不但如此,他為了要讓饑民們有收入、有飯吃,假借名目修造地方,創造工作機會給大批的饑民。他完全不會畏懼自己的下場,只是不忍心看到人民受饑、受寒,無瓦錐之地可容身,這種視民如子的氣度贏得了不少的人心。更特別的是,他曾經怕人民寫了借條而有壓力,再加上那年秋天農作物收成又不好,百姓們蹙額愁眉、憂心忡忡,為了要讓民眾們放心地過冬,他揪合了民眾,把他們當初借糧所寫的欠條當眾給燒毀,這令當地的百姓更視他為神明一般地敬重。鄭板橋為官極為清廉,在他任內十幾年當中,沒有發生過任何一件弊案或冤屈。雖然他只是一員七品芝麻小官,但是在他擔任知縣期間,他的清廉名聲連微服出巡在外的乾隆都有耳聞。後來乾隆還特地到他擔任知縣的地方召見過他,事後給了他書畫史官的頭銜。

 

 

  因為從不收取任何民眾的饋贈和金錢,鄭板橋到了晚年,一方面身無長物,更無積蓄,再加上平日裡對於飲食也不加講究,簞食瓢飲,因此到了最後健康不佳,感覺力不從心,無法再為民付出心力,於是辭官四處遊歷。他離開官場時,身上只剩下幾本書陪伴,最後落腳於揚州,隱姓埋名地煮字療飢,靠賣字畫維生,因此被當地人所看重,無論是詩、書和畫作,當時的揚州人們都把鄭板橋當成丹漆隨夢及鞍前馬後的佼佼者。

 

 

跌倒處勿停留成功處疾走過

 

 

  我和陳穀雷相識時間極久,雖然他年紀比我大上許多,我所上的一些課程,他一有閒暇便會出現,我心裡對這人倒是挺欽佩的。據我了解,他是四〇後出生,現在也近不踰矩的年紀了。他在一次的茶敘中對我說道:

 

 

「老師啊!我的人生似乎只能用浮生如寄、福不盈眥來形容吧!只是可惜到了這把歲數,才覺得浪費了。這是不是就像古人所說的韶光虛擲、歲不我與啊!可是想想,我從年少起從來就沒有廢日曠時、玩日愒歲過,一直都是為家人、事業、夥伴而打拼……這一生中就如同電影情節般高低起跌,好的時候,我從未想過要揮霍、享福;低谷的時候,我也始終未曾逃避或認輸過。我療癒的方式就是跌倒時絕對不會趴在原處等著救援,或要他人來舔拭我的傷口,通常我都勉勵自己,於跌倒處絕不停留,於成功處莫做久留。這樣子已經悠悠忽忽七十年快過去了,現在我思考的已經不是名和利、去和留的問題,而是在人生的尾巴,思考著來這人生一遭,所為為何?以及要留存些什麼精神遺產給身邊有緣的人及後代?」

 

 

  聖人們曾經說過:「你不能因為看到天上無端飄落的花雨,心中就充滿了幸福;你也不能因為路邊的枯木、稜石默不作答,就充滿了沮喪。」有些人已經習慣了在他的人生路途中,有一套排遣療癒自己的方式,當他中槍的時候,他會在踉蹌、蹣跚的步履中,順便仰望虛空中偶然飄過的雲彩,做為內心創傷的祭品。稍微堅強一點的人,不會急著起身,無的奔跑,他會從黑暗中等待黎明再現,就像死了丈夫的寡婦期待著晚晴一般。許多人無法接受命運低潮時期所遭遇的蠱毒,卻習慣於滿堂的喝采和掌聲,這就不是英雄的絕對、勇者的壇場。人最終的勝利是在生命終期時,可以瀟灑地坐看雲起。

 

 

王薀老師書友會,熱烈舉辦中,詳請請點此參考

 

 

節錄|王薀老師《絕對》P24-30

 

 

作者  :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三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

  •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
  •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絕對》
  •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
  •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 華文創作類-《茶堂》、《阿賴耶之人狐傳奇》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