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所有的詩詞大家中,我最心儀的其中一位便是陶淵明,主要是因為他晚 年所做的詩流向於清朗自在、不受造物所拘、不向現實低頭,由於經常在山居曠野中傲唱,留下了諸多不朽的詩文,著名的《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都是他流傳於世的佳作。但是,如此的曠世奇才卻 由於政治的關係,使他未能在文壇上得到該有的定位,甚至於在他往生後的百年以內亦不被承認。
 

 

目前全世界紅學正夯,連老外都成立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團體, 可誰也沒想到,曹雪芹當年已是身染重病,卻無錢可醫病,雖然自幼能文善畫,但是他的傲骨和昔日的阮籍幾乎一致,即便家中已無隔宿之糧,他依然不願向人低頭,最後窮病潦倒致死,留下一部皇皇巨 著——《紅樓夢》。
 

一九七九年過世的國畫大師——黃秋園,也是和陶淵明風骨雷同的一位藝術名家。在中國,除了畫過〈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之外,再也沒有人可以像黃秋園一般的功力。曾經聽過李可染大師對這位逝世已久的黃秋園如是評價:「在中國,只有黃秋園結合了石濤、王蒙等大師的精粹,但又不拘泥於一家,自成風格。」最重要的是他一生 剛介不阿、視名利如敝屣的風骨,太多人嫉妒他的藝術才華,不斷地詆毀排擠他,因此生前並未受業界所認知,直到他逝世多年後,他隱藏的巨著才公諸於世,一時譁然,影響了整個大中國畫壇,這又是一例。
 

巴哈,可說是現在當代音樂藝術創作者不可或缺的領航導師,但許多人不了解巴哈生前並不是一位很受重視的音樂家,也許只有少數的大師能夠品嘗他獨特的音樂風格。例如:莫札特就對巴哈的作品一直有很高的評價。巴哈應該要感謝孟德爾頌,因為他在一場偶然的表演會上發表了巴哈的作品之後,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從此,巴哈的名聲才逐漸上揚,但這已經是巴哈過世後極久的時間。
 

梵谷這位長期被精神疾病糾纏的畫家,現在我們印象深刻的只是他用色很灰暗、筆觸很爆裂的一些畫作,雖然他曾經在幾年之間畫出了二千多幅畫,但是他貧困的生活,使他經常身無分文,有時候好幾天都沒錢買一口東西吃。再加上他易怒火爆的脾氣,雖然有些長輩都是在經營畫廊,可是卻沒有半個人願意幫助他,三十七歲的他終於敵 不過自己身心交戰和現實的逼迫而走向了自殺一途,雖然留下幾千幅的畫作,但他的名聲卻是在死後由他的弟媳幫他給打出了知名度,這中間又超過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
 

我舉了東西方這麼多位的名人,主要是要說明這個世界上很多人的造化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窮其一生汲汲求名,但名聲卻始終不來; 有的人抱著隨遇而安的態度但名利卻追著他跑。像畢卡索從小就學畫,畫了一輩子的畫,九十幾歲過世,他的一生永遠和名利劃上等號,是當代所有畫家中最令人稱羨的一位。無論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各領風騷的人物,但也有默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自己的興趣或人類的福祉 而努力,不求聞達者,為數也不少,像是被尊稱為遺傳學之父的孟德爾就是一個例子。
 

如果你叫一個農夫用八年的時間去做同樣的一個動作、實驗,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放棄,因為這必須要有高度的堅持和意志力。孟德爾,他整整用八年的時間進行豌豆雜交的實驗,通過豌豆的授精、高矮的雜交所產生出來的品種,這八年的研究所得支持他發表了植物 雜交的理論,基因的概念和遺傳因子的理論從此奠定,後來的人就簡稱為孟德爾定律。可是他花費了這麼長久的時間努力不懈的結果並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肯定,一直過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才被植物學家予以證明並肯定他的理論是正確的,從此以後孟德爾就代表遺傳學。孟德爾是奧地利人,成長於家中都是姐妹的家庭,他是獨生子,由於家庭 極度地貧寒,孟德爾雖然對讀書有興趣,但因為家境的關係,求學的過程是辛苦的,但由於一家人感情融洽,父母姐妹都默默地支持著孟 德爾,曾經一度他的學費是經由全家人節衣縮食、東縮西湊才湊足,讓孟德爾去上大學,他的母親更是令人感動,為了節省飲食開支,不惜每天走三十多公里的路途送一個麵包給孟德爾吃,他的妹妹為了支 持他求學,把自己的嫁妝也變賣掉,或許因為自己的天賦再加上家庭的支持,還有努力不懈的精神,讓他能夠順利地把學業完成。
 

原本支持他學費最大的來源便是父親的工資,但在一次的意外中父親受了傷,從此無法賺錢,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指導教授欣賞他的才幹,不斷地支持他,也滿足他的生活條件。由於從小沒有足夠的飲食條件,導致於孟德爾一生中都在和病魔搏鬥,幾乎大病無數次,小病更是不間斷,可是他不會因為身體的羸弱而放棄沮喪或氣餒。這讓我想起「負薪掛角」這句成語,成語中的主人翁叫做朱買臣,他的一生也經歷幾番的波折和奇遇,人生中起伏不定,雖然也曾暴腮龍門,但是卻又能百折不摧,幼年時家中赤貧如洗,後靠苦讀屢升高位,於宦海中多次遇難,甚至於困頓到必須出賣勞力,連老婆都背棄他,朱買臣也沒氣餒,後來於顯達時反而送貴物予前妻,其妻內疚羞愧而 自裁,這就是戲曲野史覆水難收的作俑處。朱買臣讓我引以學習的地方就是他對知識的渴求,哪怕他因為家中窘迫困苦,為了生計必須每日賣柴,但是他身上都背著書籍砍柴,一有閒暇便立即讀書,這種精神給我的啟示極深。
 


蒐羅窮盡古往今來東西方聖者賢良,他們在處於亂世或遭杯葛的時候,亦或面謾腹誹,乃至深文巧詆,心裡也是一片平靜,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目標在哪裡,不會為了眼前的是非而影響到自己的志向,更不會因為他人的冷眼熱語而讓自己胸中橫梗荊棘,因為他知道他的目標不是少數人而是全世界,真正有志向的人更不會因為他人的傷害 而一蹶不振,成大事者懂得在淵谷之處如處康莊,於疾病處同無恙,總而言之,只要能夠立定志向為大局著想,為他人福祉設想,那麼就應該懂得用患難之心居安樂,用平靜之心處富貴,如此,我想人生就無往而不利。


王薀老師書友會,熱烈舉辦中,詳請請點此參考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