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深研佛理有保庇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711278_1071659979522650_2536994498465613324_o.jpg

     禪最極致的特色在於遠離兩邊,直入絕對,所以他是以無相為本質,也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說的實相的境界,圓悟克勤禪師曾經說過:「《金剛經》主要是教人離相絕非,因為實相的緣故所以離相,參禪的人參話頭就是離相,離相即永遠不會有任何的魔障。」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04700_989746077714041_2170103815876136853_n.jpg

 

  找一個你認為既安心又安全的靜處,把這段時間所承受的一切心中的大小灰塵先清掃乾淨,讓自己保留在當下最清淨的狀態,觀想觀世音菩薩,祂是慈悲的化身,在你面前虛空中,身體清淨如同水晶琉璃的淨白身軀,這個時候,想像從祂心中放射出這世界上最慈悲、最開放、最慷慨、最溫柔,充滿能量與希望的光,進入你的心中,這個時候你要深深地吸滿氣,想像觀世音菩薩白色的光充滿慈愛的能量,從頭到尾徹徹底底進入你的身體,你也獲得了祂最正面的力量。 



  再度想像觀音菩薩放光,光中存在著擁有這世界上全部能夠消除和化解負面、仇怨、瞋恨與敵對的能量,這光在你深深地吸入第二口氣的同時,存在你身心中很久的一切負面、黑暗以及恐懼感,這時已經全部轉化成為一股蕩滌身心不淨的光,可以讓你獲得完全嶄新的生命。
 
  最後,面前的慈悲觀世音菩薩,放射出第三次的光,這個光中的能量可以完全淨化你心中所殘餘最深層、最焦慮不安、最陰暗面和最無法甩脫的隱密,在這一次的光芒之中完全地淨除無虞,之後調整好自己的呼吸和身心狀態,你便可以昂首闊步地走出靜室,一切歸零,好好地過你的新生活。– 王薀老師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來主頁按讚訂閱📢📢📢
☀尊重版權,圖文請勿重製或修改☀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佛法西漸的緣故,這半個世紀來佛法在西方的興盛,不亞於在亞洲。無論是南傳的佛教,或者是藏傳佛教,乃至於中國的禪宗,都在世界各地燃起了未曾有過的火炬。記得某一年受邀到美國西岸,交流於一處禪學中心,該中心的和尚是位韓籍的出家眾,在美國西岸據說頗有禪名,從學者絡繹不絕。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來了幾位越南的比丘,過去他們都是依靠四諦、十二因緣為解脫所依,其中有兩位比丘,在美國西雅圖成立精舍,接觸了許多大乘的佛教,因此所言談的內容較以往一些南傳和尚略有不同,所以我也頗願意據我所知,和其交流。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約二十年前的夏天,幾位道友的邀約,一直要去目睹基督教的聖蹟,那便是曾經聽聞德國有一尊會哭的基督。這尊基督據說你只要跪著對祂祈禱,無論你有甚麼疾病,都有療癒的效果,因此在十八世紀的早期被視為一個神蹟,於是一行人搭乘了十幾個鐘頭的飛機,來到了所謂的會哭的基督殿堂。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教的基本思想上告訴我們:「導致引發一切痛苦的方式都是錯誤的,而停止痛苦、不讓它繼續蔓延的方式才是正確的。」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八十四個最有成就的大師,其中一位叫做甘嘎努巴上師,他本來有一位生死與共的太太,兩人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佛的日子,共同擁有過絢爛美好的人生。沒想到好景不常,太太突然往生,他痛不欲生,守候在墳墓上,可是卻也回天乏術。這時候巧遇了他的上師,問他這麼長時間守候著墳墓幹什麼?甘嘎努巴回答說,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痛苦,我失去了我最鍾愛的太太。這位上師就勸慰他說:「有生便有死,人世上一切聚集的都是無常,所有的遭遇都是輪迴,你現在抱著一個屍體,就好像抱著一塊石頭一樣,是沒有意義的,你需要解脫修行,才是治療你根本痛苦的所依處。」甘嘎努巴就祈求上師,把解脫輪迴的密法傳授給他,也同時傳授給他殊勝的靜坐法門。依教奉行之後,六年裡面,他把對太太的執著全部融合在樂空無二之中,淨化了心中所有的妄念,最後遠離一切顛倒夢想,即身成就。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58760_939957812692868_8903755162551846279_n.jpg

 

       永嘉禪師氣派萬千,是我私淑仰慕的菩薩,曾經有說過一句「大象不遊於兔徑,大行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窺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這句話陪伴我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很多人利用禪學、禪宗、密宗大修行人的形式,喝酒、貪色、說自己是學習維摩詰大師,偽託自身為瑜伽士,實在造業極重。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360954_959317387423577_8088080341045365858_n.jpg

 

 岩頭和尚有一天對著雪峰禪師說:「從外面扛入家中的並非是家裡最重要的珍寶,要一一地從自己自性流露出來的才是寶物。」修行最要者在於反求諸己,勿貪多聞,才是做功夫最重要處。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cks.jpg

 

  之前有一位法國的哲學博士,他對禪宗極度有興趣,也去過韓國、日本參訪諸多名師。一日,有弟子偕他來講堂見我,他說他把鈴木大佐禪學的書全部都看過了,但是他是未能明白他平日有配合念阿彌陀佛,他說他有一個問題,如果明心見性之後是念還是不念?我便問他:「你的念,是口字邊的唸,還是念茲在茲的念,還是念而無念的念?」他沒有回答我,我接著繼續提出我的看法:「參禪的目的,是為了看見自性,如果你一旦開悟見性,還會有這個問題嗎?即心即佛,還要念什麼佛?佛性十方都有,你還要去往何處?」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utterstock_85150150.jpg

 

  佛教的基本思想上告訴我們:「導致引發一切痛苦的方式都是錯誤的,而停止痛苦不讓它繼續蔓延的方式才是正確的。」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虛擬天后》中有一句話我覺得滿有意思:「我能回到原來嗎?」「原來已經回不去了。」根據經典上面所說,人類原來不是居住在地球,是來自於光音天。我們都是天人,但是為什麼會墮落?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無明,但是無明的根本又是什麼?貪執過度、無明火過大,自以為是的主觀,無來由的傲慢,從來不會發自內心地真正相信他人。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90106_1024213277600654_2487738564877937153_n.jpg


  有許多參禪的同修,許多年來一直有問到同樣一個問題,便是說念佛的人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密宗的人可以到奧明天淨土,修藥師法門的人可以到東方淨琉璃世界,惟獨沒有聽說參禪的人究竟他的淨土是在哪裡?假如今生沒有得到開悟,會不會墮落呢?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utterstock_170983802.jpg

 

  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講:「如果這個世界上,無論是男眾或女眾,他們用像印度恆河邊的沙一般不可數的身體和他們的性命要來做布施,和假如有人可以讀誦、信解奉持《金剛經》,即便只是短短的四句偈而已,除了自己念誦以外,同時也介紹他人持誦,或者講解給他人聽,這兩種雖然都有功德,但是最大的功德便是能夠信受奉行《金剛經》佛陀所開演的經偈。」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43067_1006025539419428_4314409862756619405_n.jpg


       民初和太虛大師從學頗近的一位極為怪異的禪師,行徑特異,無人知道其姓名,只知道他是從桂林來的一位出家眾,因此人多稱為桂林師。其人平日處事和煦不開罪人,他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周遭的人只要做好事,行使十善,做佛法課業,他便歡天喜地;若見聞他人從惡,便捶胸頓地,甚至呼天搶地般,許多人都笑他為怪和尚。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334287_944924025529580_5385529524132432286_o.jpg     
    

       人世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來自於正面的自我暗示和吸引力法則,想當然爾,出世間想要獲得解脫,最重要的是來自於願力。心中如生起必然要投往的想法,最後必可到達,就如想要去法最後長時間地準備旅費、機票錢,再加上嚮往當地的鐵塔和塞納河的風光,終究一定會到達一遊般,作為往生淨土的推動力量。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品書店暢銷書3.jpg 
       民國大約三十幾年到四十年左右,我的上人駐錫在天寧寺時,曾隨一老禪師經常機鋒不斷地接引一批上海一帶對禪有志向的居士,一會兒到某一滬上著名仕紳家中應供,此公有一子經常滋事惹禍,脾氣躁惡無比,到處遍訪並無良師益策。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會是唐代時期不可多出的禪師,自小就有神童之稱,無論是道家的經論或儒家的典籍,都有極為深入的涉略,後來從書典中知曉佛教的偉大,於是徵得家人的首肯後,於國昌寺圓頂成為僧眾,曾追隨神秀數年,最終覺與惠能較為相契,成為曹溪門下最具影響性的門生,大半生都於南陽一帶宣揚惠能思想為主,人稱南陽和尚。於安史之亂後,有一機緣於洛陽主持度僧儀式,把功德金支持當時的名將郭子儀收復了洛陽跟長安的勢力,從此後唐肅宗對其恭敬有加,多次詔其入宮受供,在有朝之年直至圓寂,唐朝為他建造代表性的寺院,歷代王室不斷追封賜贈僧號,並且令他為禪宗第七代祖。其最有代表性傳世的文章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問答雜徵義》,我曾多次參閱獲益匪淺,因為裡面多半是他回答當時唐代最有名的一些文人、雅士、僧俗二眾,以及官場上最具影響性的主流人物。從他的問答中清楚地看到這位一代得悟高僧,通曉人情世故,及除佛經外,觸及的知識竟然如此地廣博,反觀當代的修行人真有今非昔比之悵然。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hutterstock_183662531.jpg 

  宋代杭州的靈隱寺出了一位普濟法師,他很有心的集結了二十卷禪門裡頭各式各樣的禪門史話,其中有些都蠻有禪意,並且都有隱喻,讀來令人收穫頗豐。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多數人都認為學佛的人才要遵守五戒十善,這個觀念其實是不對的,也是自私的。依據佛教的基本理念,甚至於基督教、天主教,所教導子民的也絕對不會離開這十個基本原則。只要是健康的人,自己本來就應該對自己承諾,時時刻刻不會去做出傷天害理、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也絕對不會去為了貪圖私欲或口腹,直接親自手刃無反抗力量的弱勢動物。只要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都知道,不屬於自己個人的任何物品或財物,乃至於一張紙、一枝筆,也都必須要徵詢它的主人之後才能取用。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