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出世,主要是佛陀悲憫未來世的修行眾生,無論是小乘、菩薩乘,對於人、法、四相等多有執著,便成障道因緣,於是佛陀才要用一切的方便舉說,來讓聲聞緣覺和菩薩乘等學人有所依循入處。
按照佛教的說法,以小乘的境界來說,在證得三果的果位之前,通通叫做有學。要學什麼呢? 修學「心無所住」。當羅漢證得了四果之後,有時會有些我執地認為已經修到無可學的境界而自我滿足。大乘的菩薩修行也是一樣,在七地之前的菩薩都只能說是有學菩薩。包含七地的遠行地菩薩的境界,雖然祂已經距離生死的境界很遠,同時對於出入定已經得到了很自在的境界,般若智慧方面,由於在七地之前的修學過程已經達到了空性的地步,對於眾生也知道如何地用方便善巧使他們可以進入佛道,可是對於極微細的煩惱障還是有些干擾,所以仍然還是要在見惑和思惑上面有所精進,才能進入到無學的境界。實際上來說,有學也好,無學也好,全部也都是由心所造。如果可以了悟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的「遠離四相」,自然就可以達到「亦非有學、亦非無學」的地步。
再進一步說,如果有眾生可以了解我們的心都是因為妄念的緣故,才會產生種種的妄相,若是可以有方法讓妄念不生,不執著於一切妄相,這個眾生便可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果對於一切的因緣,也可以了解到沒有任何自性可言,因為無自性故而證得空寂。對於已經在修行的諸乘行者來說,最大的障礙是在於執著於空心不空法,所以仍然有障礙。因此佛在一切般若經論中所強調的就是要有無相之心,無心無我的概念,再加上不執空、不執有,當然可以處於清淨之中。所以佛陀對於不同根器的眾生所開示的因緣法,重點也是擺在用他們可以理解的境界而獲得解脫。對於有我執的人,祂就用十二因緣來令他破除種種身心方面的執著,最後使其可以了悟本生不滅、本滅不生、不滅不生、不生不滅。這個道理如果懂得,一切法自然可以通達,同時也不會執著於一切法。
菩薩從各階位修學開始,基礎上都需要獲得五法清淨相。什麼叫做五法清淨? 所謂五法就是色法、受法、想法、行法、識法,一定要全部轉化為空性為止,就是《心經》裡面的那句「照見五蘊皆空」,才有辦法把一切的痛苦、執著轉化,才有辦法做到色空不二。如果菩薩可以證得五蘊皆空,無法生起半絲妄念,這就是進入了自覺聖智的境界,這種境界,對於一切虛妄不實有的內情外器早就了悟,便可說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也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一切法本來不生,同時一切法從本無生,從今以後一切的妄想執著自然滅除。
到達了這種已經通盤體悟到人法兩空,心無罣礙,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的菩薩來說,這才是《金剛經》裡面〈離相寂滅分〉當中的某一幕。當須菩提聽完了佛陀教導開示的「如何在當下進入空性,遠離四相,獲得空寂」的境界時,他再次地忍不住痛哭流涕,把自己的心得告訴了佛,表示他已經知道了實相般若的境界,所以才會說到一個重點,這個重點就只有四個字——「信解受持」。如果再進一步從《金剛經》中的四句偈去實修實證,落實在現實生活上,這人就是大菩薩。只有大乘菩薩獲得慧解脫者,才有資格做到不驚、不畏、不怖的境界,因為這種境界是離一切有,離一切空,於一切相離相,於一切空離空,所以何來有懼、有畏、有怖?
節錄|王薀老師《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
▶️▶️▶️ https://bit.ly/2HnwDXb
🙋心中有煩惱嗎?來聽聽王薀老師怎麼說
▶️▶️▶️ https://pse.is/B2D2R
作者:
王薀老師(臉書專頁)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四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建盞·茶談》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絕對》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靜坐之後》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華文創作類-《茶堂》、《阿賴耶之人狐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