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utterstock_15071764.jpg

 

《靜坐──這一檔子事》之二十五

 

   靜坐時前胸後背、前腹後腰都需要稍微用意微挺,腹部丹田處稍稍往後,不適合垂腹,肛門處稍稍內收,但是不是用力,否則會有痔瘡、上火;肩膀很輕鬆地平衡放置,不要左右傾斜或前後擺動;胸部稍稍內含,輕鬆拉開,讓呼吸能夠順暢,任意進出為原則;頭要正,但下巴微微內收,面帶微笑時,整個臉龐神經鬆弛,嘴角輕鬆地微笑上揚,舌尖抵住上牙齦處;雙眼目光微露,不適合全開,全開的時候會使得精神過於興奮,無法集中,也不適合全閉,全閉則容易昏塞,因此眼睛於前面尋找一定點,配合呼吸,心集中在前面的定位上即可。 

 

  這些都是我的師父告訴過我,現代人適合的最簡約靜坐的幾個重點,當然為什麼要有這些重點,我的師父也都很清楚地告訴過我,但這得必須碰到真正有心和熱忱想要長期靜坐的人,才需要清楚地告訴他每一個動作必須如何如何的來由,和身體內部密切的關聯到底何在?師父就在這個時候也很慈悲地教導了他在青城山時,有位元印道人教他的沐浴功法,師父說:「這些動作如果配合下坐以後,做為按摩全身的功法,是有助於氣血循環,同時也不會因為久坐而使得氣血瘀滯在任何一個關竅,透過功法也可以讓全身的細胞活化,更加地青春永駐,其實是有很多妙用的。」

 

  曾經有一次我因為閱讀了坊間某一本道書,書中前面有畫了道家各派的傳承源流圖譜,引起了我追本溯源的發想和好奇,趁著某一個周末,我利用師父用完午飯後請教了師父:「是不是可以請師父告訴我,師父的道家學習淵源和傳承?」師父點了點頭:「是應該告訴你,有想過這個問題,本來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遇有機會一併再告訴你,現在你剛好提到了,我就先簡單地向你說明,但是宗派傳承必須是受戒時在戒牒上才有的,日後不是自家本門弟子是不允許向外公開。我自十七歲起,先後拜了三位道長為師,兩位都是青城派,其中有一位師父是屬於文始派。文始派是從道祖傳承至陳摶老祖,陳摶後來傳給了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又傳給了張三丰,一脈相傳於黃元吉。」師父說到這裡的時候,特別有提到這一位真人黃元吉,他所著作的書是可以參考的,在當年只要是學習仙道之人,幾乎人手一冊,他的著作特別是《樂育堂語錄》和《道門語要》,現在坊間還買的到。「當年我在山上從我師父手上借了《玄宗口訣》和《求心經注解》,師父還特別告訴我不可以外借,只能我自己私抄,其中有許多重要的口訣,對於修道、煉丹是有極大的裨益。」文始派最重要在於最後一著煉神還虛,雖然性命雙修,文始以養性為主,強調無執無著,在不執於內外靜極、虛極,連無所執也無執,進入無極之極,自然可以獲得一切純陽真炁。

 

(未完待續)

 

【 這系列文章將於每星期不定時  PO 出,謝謝!】

 

每週三讀書會-🌟身心靈饗宴,名額有限,有意參加者,速速報名!💨
現在就填寫 ➡ :https://goo.gl/IxzVa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薀老師 的頭像
    王薀老師

    王薀老師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