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釋迦牟尼佛經過六年的修行,這一修就把無量劫以來所有的因地因緣全部給集結淨化。從佛最近的來講有一千世,一千世當中有白業的五百世和黑業的五百世。如果在更早之前曾經有一世,也是在一尊稱為釋迦佛的時候。那個時候這一劫的佛轉世為一個做陶藝的家庭裡面,他的名字叫做日光。當時他受釋迦佛的相好莊嚴以及智慧所感召,曾經用最好的雕工塑成的罐子,裡面裝滿了熬煮而成美妙的粥,同時把最好的資糧福田,在當時的釋迦佛面前,很恭敬地供養當時的佛。因為他的恭敬心的緣故,和他未來世成佛有關,再加上當時他供養時還曾經跟當時的釋迦佛發下了一個願力,他對佛說:「佛啊!我希望在未來世,也能夠修成像現在的您一般相貌莊嚴,無論是您的壽命、您的國土,以及您的一切眷屬,我都能夠如同您一般。」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其中的某一世,在一部叫做《賢劫經》的裡面有提到祂的名號。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中心要 心滴竅訣 

  中國佛教雖然是從東漢肇始,但是屬於般若一系的思想,最盛行的時間反而是在魏晉時期。不過各位要知道,當時中國的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文化思想脈絡體系仍然是以玄學為主,也正因為有這個玄學的背景,外來的佛教思想,特別是般若所主張的空性思想,正適合於當時整個風氣。所以可以說,屬於般若方面的思想著作,在那個時期也算是最多。一度因為般若的竄起,它也成為魏晉時期很重要的思想主導,再加上般若和道家的老子學說也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於那個時候的翻譯本尚不是很多,大多是屬於大品般若經文流通於當時。 

  
  比較經常會看到的有支婁迦讖,他翻譯了不少經典,再加上他對於般若的專注研究,他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一些論述和主張。至於鳩摩羅什、龍樹菩薩等等,也有極多的翻譯和注釋本。但是由於般若易懂難精,再加上當時的學者多崇尚清談主義,因此像當時的文人代表之一——王弼,也把佛教的思想和般若的思想融合在玄學之中,著書講述,但所談內容也僅止流於表面化而已。其他的竹林七賢等化外之士,更是當時放浪形骸於山林之間清談的雅士,對於佛學真正的般若中心思想,仍然無法把捉其脈。但是無論如何,般若方面在當時的風起雲湧,融入於玄學,無論是福是禍,對於般若思想和佛學傳播,其潛植於普羅大眾和仕林之中,它的效用和功德也是有不可抹煞的歷史地位。 
 



  中國的佛教特別是般若,也一直到了唐朝的玄奘大師從西域取經返回長安以後,才可說是趨向於成熟完備。玄奘大師光是在中國為佛教所翻譯的經文就多達近兩千卷,這中間光是大般若部就占了六百卷。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要跟各位探討、研究的這部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各位如果有熟讀《般若經》,就能明白這一部《心經》,它原本並不在六百卷的般若經文裡邊,而是從所有的般若經文裡邊,把最重要的部分給摘錄出來。所以這裡所提的《心經》,很多人都會以為是心理意識形態的心,其實不是這個意思。《心經》的意思是代表所有的《般若經》裡邊最重要的精華心滴和竅訣,意思就是指心中心要,而非我們潛意識的心、肉團的心,或心臟的心。這點在講內文之前,需要跟大家先解釋一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目前可以找得到的參考資料總共有七八種的翻譯本,這七八種都是在清朝以前所翻譯的,這中間我每一個譯本都有研讀過,也參考過,但我最終還是認為以唐代時的三藏法師他翻譯的最精準,而且文字也最優美,同時讀來也不會有累贅的感覺,流暢無比。所以關於譯者方面,我們對於玄奘大師還是要有所認識和了解,畢竟他是漢人當中所有的譯師裡最出類拔萃的。我個人認為,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除了孔子和老子,找不到可以和他並駕齊驅受敬重的人。 - 
節錄自王薀老師的《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王薀老師《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熱銷中!

各大書店通路都買得到喔 → https://goo.gl/KrgYej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來主頁按讚訂閱📢📢📢
  
☀尊重版權,圖文請勿重製或修改☀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為國王父子演說輪迴因緣  

  我們已經了解了般若的重要,也明白了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用了二十二年的時光闡述般若空性的妙義。任何一部經的出現都有它的背後代表性,佛講經說法也都有祂的如法性,例如在什麼時候是由佛陀親自所宣說,或者是為了方便示現而宣說。而有時候是為了加持,慈悲而說,還有在何處而說,為何因緣而說。像我們所提到的佛陀,祂在講般若部的時候是在靈鷲山。
  


  據說佛陀在講經說法的時候,虛空中經常盤旋著當地一種像老鷹的神鳥,同時這個山的頂端有一塊石頭,它突出的樣貌就像是一隻鷲鳥,所以就取名為靈鷲山。同時那個地方又叫做王舍城,翻譯出來的名稱也和靈鷲暗合。只是很可惜,這個王舍城是位在現在印度比哈爾,是一個人煙稀少,總人口還不到五萬個人,很難想像當時佛陀在世時候的盛況。從前的王舍城曾經是一個國家的重要都會區,王舍城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這故事和阿闍世王有關。 

  
  阿闍世王是一位為了要謀取王位,而不擇任何手段、殘暴的君主,他甚至把自己的父親關在一個看不到天日的地牢,又不給他飯吃,不給他水喝,最後硬是把他活活給餓死。這在佛教裡頭講就不僅僅是不孝順而已,這個是犯下了無間地獄的重罪。後來他良心發現,心裡產生很大的惱害心,極度地悔恨自己。 

 
  用現代的醫學來說,人都有七情六慾,隨著自己的情緒,也會影響到自己身心內外的健康,尤其是當你的心裡蘊藏著滿腹的鬱悶氣結和瘀血的時候,很多器官的火氣就會上升,也就是所謂的三焦火。例如心臟和肺部就是指上焦,心火過旺就會使人舌乾唇燥、面紅耳赤,嚴重的話會引起耳鳴,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中焦如果有火氣那就會引起腸胃的不適,打嗝、排氣、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臉部長滿痘子、大小便不通暢;如果肝臟、腎臟等地方火氣過大,則會讓自己的大便不通暢,而引發種種皮膚或其他的症狀。 

 
  這只是一般的說法,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悔恨交加,吃不好、睡不好,那就更嚴重,尤其是心中時時刻刻都處於如同火在燃燒一般地苦悶,有口難言,而自己又找不到出處,久了之後不是精神異常,就是身體會出大問題。這阿闍世由於後來尚有一線良知,也對於自己殘忍不孝的行徑極為懊惱,最後他身上竟然到處都長滿了膿瘡,這膿瘡不但臭氣熏天,連最親信的侍從都不敢靠近,而且是一碰觸到任何物品都會痛徹心扉,這應該也是他的一種現世報吧! 也許他的福報夠大,他還有一位慈母——韋提希夫人,她雖然喪失了最鍾愛的夫君,只要她一想到這位既愚痴又沒有智慧的兒子,經常悲從中來,但是始終是自己的心頭肉,也不得不想盡各種法子來解除他身體的苦痛。母親愈是關心他,愈是給他藥敷,他就發病得更嚴重。 

 
  各位如果有修淨土,讀誦過《觀無量壽佛經》,就可以了解當時韋提希遭受到身心內外的打擊,對於為何生在這個人世間,而自己又為什麼會慘遭悲劇,她一度想不開,因此她請求釋迦牟尼佛開示。佛陀當時很慈悲地示現了神通,把所有的淨土就像現在我們看電視螢幕轉台一般,很清楚地一幕接一幕地讓她自己選擇哪一個淨土是她最歡喜前往的,韋提希夫人看了以後非常喜歡阿彌陀佛的世界,這便是韋提希和佛陀的一段因緣。 

 
  再說這個阿闍世也算是命大,過去世也許還有少許的善因緣保留著,他後來碰到了佛陀時代,全國都知道的大醫王,他的名字叫做耆婆。後來耆婆也有介紹他去親近佛陀,告訴他這世界上也唯獨只有佛才能真正地醫好他的病。事實上,從這裡我們注意去觀看,所有的經典所講到的是不是都離不開因果法則? 
 

  這一世阿闍世的父王為什麼會慘遭自己親生兒子的毒手,這和頻婆舍羅王的過去世當然也是有關係。佛就曾經說過國王的過去世也是曾經做過惡業的人,他有一次在一個山區打獵,想要尋找野鹿,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在這個時候他碰到了一位在山上修行有成的仙人。不知道何故,他對這個仙人就是有很大的瞋心,莫名其妙就把他給殺死,原因只是因為這國王認為這個仙人在那邊的緣故,所以所有的動物都不敢靠近,就用這個理由把他給殺死。當然這個仙人即便有神通,但畢竟還未證得佛果,所以遭受到如此重大的屈辱,心裡一定也會生起瞋恨心。他就對當時的國王講:「我沒有犯任何的錯,你一句話就可以任意地殺害我,我發誓來生我也會用我的意和口報復。」 
 

  現代的醫學、科學和心理學家,用現代的理論想要去尋找佛經裡面許許多多的案例和故事。事實上證明,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早就俱足一切的醫學和科學,解決了大都數人他們身心方面的障礙,佛陀連一個人的入胎、著床這樣子的小事情,也都能夠洞悉到。從經典上釋迦牟尼佛也曾經教導阿難等人,一個人怎樣可以投胎進入母親的子宮裡面,這也需要幾件事情的和合才有辦法圓滿。是哪些條件呢?你在中陰時期的時候,對父母有觀察到,而要生起貪愛心,這是一個條件;女性懷孕期間,在平日裡月經都很正常,沒有任何的違礙,也沒有任何的疾病;再加上和父母有過去世的因緣,這樣子才能順理成章地結上緣份。 
 

  其實佛陀時代的印度,雖然醫學不像現在這樣子的發達,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暗地裡用各式不人道的方法私自墮胎。當時佛和祂的僧團就極反對如此的行徑,也宣說種種不可殺生的業報故事,提醒當時的人們。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殊智慧觀音慈悲 度化眾生 

 

人和人之間如果用因果的定力來看待,我們周邊所有接觸過的人,乃至於用眼神交會過的人,都極有可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也有可能曾經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就如同釋迦牟尼佛曾經在經文上面說過自己的前生,他說這一世我之所以可以成佛證悟,應該要感謝前世文殊師利菩薩他的恩典。文殊自己也曾經說過「兩佛不並化」的道理,意思就是說一個世界裡面,沒有同時兩尊佛應世教化眾生的道理,所以文殊才會權充菩薩的位置,來輔佐釋迦牟尼佛來度化眾生。各位如果有讀過佛陀所講過的《華嚴經》也好,或者《維摩詰經》也好,乃至於《妙法蓮華經》,也許會驚嘆好奇於為什麼佛和文殊始終都能夠搭配得那麼好?也那麼地有默契?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生皆有佛性 

  

  我們都知道「佛」這個字的意義,意思是代表了悟、覺知、世間萬事萬法的覺者,這其中包含了宇宙萬物各類型態的物質和超物質的真實體悟。除了自身對於一切的有情自它,都能在無分別的意識中也能夠獲得覺知力;進一步地讓一切有緣的眾生也都能夠自覺覺他。 
  

  當然,成佛時的佛陀解行的境界已達到最究竟的境界,所以一切佛經上面才會不斷地說道:「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修行到達最高的境界,就是使一切人都能夠獲得不可思議的正等正覺的果位。這種境界當然不是一世就能獲得,也非一蹴可成,而是必須經歷不知道多少億萬千次的輪迴轉世,而且每一世都得有所修證,才有可能獲得最後的法、報、化身,以及只有證得佛果的覺者才能獲得五種智慧。這五種智慧以研究唯識的學者來說,他的名相分別稱作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這些都是必須靠自性轉化的辛苦歷程,由每個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貪、瞋、癡、慢、疑中淨轉成為佛的智慧。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緣天註定 應世助眾生 

  佛陀當然智慧更勝於西方最早的三大聖哲,哲學的範疇只在於當世,最多影響幾個世紀之遠,但和人類的解脫了不相關,充其量不過是佛陀浩瀚如虛空一般的智慧思想中的某一環節,但哲學喚醒不了一個人沉睡的靈魂,更無法讓他當下可以得到解脫。一個佛的誕生絕非一、二、三世所累積的,定要經過無量劫的福德資糧,才可誕生並足以影響娑婆世界成萬上億的有緣眾生,打破眾生千古的無明,進而轉化沉闇的智慧,唯獨佛才有辦法。更何況當劫的釋迦牟尼佛並非一般的思想家而已,他早在燃燈佛的時代,就被燃燈佛給予印證。當時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是燃燈古佛那個時代的佛弟子,本劫的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是承侍在燃燈佛座下的弟子,這個就是傳承的象徵。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叢林中都可以看到有供奉著三世佛,所謂三世佛就是中間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右手邊是燃燈古佛,祂的左手邊是彌勒佛。這便是一種傳承,代表著當劫的佛圓滿之後,未來的佛將會是在龍華樹下證悟的未來佛——彌勒菩薩來承接救世的責任。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公元前486年的正月八日,當時世壽八十歲的佛正和阿難等弟子在交代一些法語,佛對阿難講:「我即將要離開這個人世間,阿難你負責幫我在娑羅雙樹鋪設床座,我的頭朝北,臉朝向西方,這象徵我一生中所傳的法將會在北方大放光明,臉朝向西也正象徵著西方地區在不久的將來會將我的法教深植和廣傳,我講完之後就在今天夜裡,我就會進入涅槃。」

 


  阿難和一大班的隨行眾聽完了佛所交代的遺言之後,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忍不住的悲痛,很多人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淚,但是他們知道佛陀最大的心願是要將佛法深植眾生的心田之中,於是大家開會討論過後,覺得當下最重要的是要請示佛有什麼遺留給這個世界和弟子們的開示?

  佛陀在那示寂的短暫時間中,周圍也示現了一些突如其來的因緣,例如當時的外道之首須跋陀羅聽聞佛要滅度的消息,他就急著希望能夠和佛見最後一面,順便可以解決存放在他心中內心深處關於真理方面,他所未能解決的疑竇。起初阿難等一群弟子以為他是來挑釁問難,但佛陀還是很慈悲地接引,忍著身心的苦楚,很和藹地回答了須跋陀羅所提問的三法印和八種正道的問題,讓須跋陀羅破解了內心深處的種種謎團,他很歡喜地對佛陀頂禮,並且希望佛陀能夠收受他為在這個人世間的最後一位弟子。

  佛陀雖然將離開這個人世間,但是對祂而言,祂的心境始終是如如不動。即便在場所有的弟子難掩悲傷離別之情,許多人淚流滿面,許多人擦著鼻涕,當時的氛圍讓大地一片沉寂,樹上所有的鳥類全部停止了聲息,草地上原本花團錦簇的花朵和周邊的綠蔥茂盛的樹木,突然之間恍如完全枯萎一般地林寒澗肅、歸華別葉。一片枯槁凋謝之下,令人不勝唏噓。

  佛陀不想讓這種場景延續,於是對所有弟子交代了一些話語,例如:「各位弟子們,在我離開這個人世間之後,你們要把持住戒體,任何生死交關之際也不能毀壞戒律。對於佛法,你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弘揚於世,不要做無意義的世俗生意,或者為自己添置不動產,真正在護持正法,龍天自會護持,不用擔憂資財和生活上的用度。絕對不要用咒術、占卜、神變迷惑世人,要節制、禁欲,清淨自性。眾弟子們,如果你們是佛的弟子,就要守護好自己的眼、耳、鼻、舌,不受外境牽制,注意每一個當下的心念,不讓它像醉了酒的大象或瘋狂的獼猴,無法把持住自己的心賊,無時無刻都要精進在法業上。對於眾生所供養的藥石,不能生起貪執之心,只管當作供養臭皮囊的資具。對於一切是非、惡語不予理會,更不能惡口反譏,要多修持忍辱,不能有驕慢、彎曲之心,欲望是一切煩惱和痛苦的來源,所以要少欲知足……。」

  這是佛陀在人世間最後和弟子們相聚所說的關鍵性的幾句話。從佛陀圓寂之後將近有五百多年的文字空窗期,也都只依靠佛陀的一些親近的常隨弟子口耳相傳,把佛陀的開示流傳在民間各個階層。

 

節錄|王薀老師《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2▶️▶️▶️  https://bit.ly/2wAprhS

🙋心中有煩惱嗎?來聽聽王薀老師怎麼說
▶️▶️▶️ https://pse.is/B2D2R

 

作者:

王薀老師(臉書專頁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四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絕對》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靜坐之後》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華文創作類-《阿賴耶之人狐傳奇》、《建盞·茶談》、《茶堂》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知道「佛」這個字的意義,意思是代表了悟、覺知、世間萬事萬法的覺者,這其中包含了宇宙萬物各類型態的物質和超物質的真實體悟。除了自身對於一切的有情自它,都能在無分別的意識中也能夠獲得覺知力;進一步地讓一切有緣的眾生也都能夠自覺覺他。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當然智慧更勝於西方最早的三大聖哲,哲學的範疇只在於當世,最多影響幾個世紀之遠,但和人類的解脫了不相關,充其量不過是佛陀浩瀚如虛空一般的智慧思想中的某一環節,但哲學喚醒不了一個人沉睡的靈魂,更無法讓他當下可以得到解脫。一個佛的誕生絕非一、二、三世所累積的,定要經過無量劫的福德資糧,才可誕生並足以影響娑婆世界成萬上億的有緣眾生,打破眾生千古的無明,進而轉化沉闇的智慧,唯獨佛才有辦法。更何況當劫的釋迦牟尼佛並非一般的思想家而已,他早在燃燈佛的時代,就被燃燈佛給予印證。當時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是燃燈古佛那個時代的佛弟子,本劫的釋迦牟尼佛在當時是承侍在燃燈佛座下的弟子,這個就是傳承的象徵。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叢林中都可以看到有供奉著三世佛,所謂三世佛就是中間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右手邊是燃燈古佛,祂的左手邊是彌勒佛。這便是一種傳承,代表著當劫的佛圓滿之後,未來的佛將會是在龍華樹下證悟的未來佛——彌勒菩薩來承接救世的責任。 
 

佛教的有別於其他宗教,最重要的是因果觀和輪迴說,以及靈魂不滅的定律,特別是因緣這件事情。釋迦牟尼佛和燃燈佛也不是平白無故結上師徒的關係,據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和我們現在的各位一樣,有著對佛教的信解心,以及廣大的菩提心,為了要救度眾生,所以他相信了解脫之道。在燃燈佛的時代,他對他的上師,也就是當時的燃燈佛即有恭敬心,經常在祂的座下承侍跟學習,用身口意無時無刻供養上師。某一次,他用很多錢買了一隻極為罕見的、有著五根莖的蓮花,供養給燃燈佛。燃燈佛看到這朵稀世罕有的蓮花以後,內心對於這一位心子如此虔誠的供養,心中極為歡喜,祂認為這個是非常殊勝的緣起。 
       

關於緣起,各位一定要注意到,特別是和善知識之間的緣起,有時候是有著不同的意涵。例如密勒日巴和他的上師馬爾巴見面的時候所講的一段話,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緣起。馬爾巴對密勒日巴講了一段緣起的授記,他說:「弟子啊!我觀察你的因緣,我給了你一杯酒,你一口就把它喝完,我要你去幫忙耕田,你也是很勤快地一點都沒剩下,這個是表示你未來修行絕對是可以得到徹底的覺悟。之後你供養了我一個有著四個柄的銅缽,這暗示著你將會成為我傳承中最重要的出家和在家中四大弟子之一。而且這個缽內沒有任何的缺陷或破損,並且也極為乾淨,這個表示你的煩惱障很少,也表示你將來可以從我這裡獲得拙火的成就。但是因為你供養我的是一個空的缽,裡面沒有任何物資和供品,這恐怕會是你將來終生貧困,以及在你修行的時候將會有遭遇到飢餓苦的象徵。」接著馬爾巴心中雖然知道這一切都已經是注定的,但上師的慈悲並非一般人能夠體會,馬爾巴還是想辦法在這個缽裡面裝滿了酥油,點上了燈,這個目的是為了要幫助密勒日巴日後修持拙火能夠生起暖樂而做的。在缽上面敲打出清脆的音響,是希望密勒日巴日後能夠聲名遠播。後來馬爾巴又命令密勒日巴去蓋四種不同形狀的房屋,目的也是為了要幫密勒日巴消除他過去為了要遣除怨敵,咒死了很多人而安排的。


 

節錄|欲望是痛苦和煩惱的來源,故要少欲知足 https://bit.ly/2NkfVYR

🙋【 王薀老師書友會 】: https://pse.is/B2D2R

IG :teacheryun777

 

作者:

王薀老師(臉書專頁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四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絕對》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師者》【第壹冊】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靜坐之後》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華文創作類-《阿賴耶之人狐傳奇》、《建盞·茶談》、《茶堂》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福慧俱足 人身難得  

我常對一些初學佛的人提到,我們要感恩自己的過去世,至少有遵守五戒和十善的基本功德,所以今生才能擁有這個寶貴的人身。這種困難度就好比經論上常講的一個故事:要重新獲得人身,就如同在一望無際的茫茫大海之中,有一片木塊,這木塊有一個小孔,大海中也正好漂流著一隻瞎了眼的烏龜。各位想想,這隻烏龜的頭要正好穿入到這一塊木頭上面的破洞,這種機率有多少?我們的重生,獲得寶貴的生命,就像這一隻烏龜一般。我們應該要好好地去想到,我們的人身是怎麼獲得的,而且明瞭我們是如此地幸運。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嗎,

佛陀曾經在地獄的一段故事!

學習佛法最重要的是不能只為了利益自己,更要注意的是菩提心。就像《報恩經》說的,佛在某一世因為業力的關係,祂也曾經投生在地獄道中,在地獄裡面做一名拉車夫。某次看到一同拉車的同伴因為身體太虛弱,無力拉車,引起了閻羅王部屬的瞋心,拿起了他手中隨身的武器,往這一位同伴身上刺過去,立即全身淌著血,口中發出了痛苦的呻吟聲。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的章回小說中,《西遊記》也是另一本伴隨著許多的中國人成長的一部書,書的作者吳承恩也是繼羅貫中之後,受到施耐庵等名家影響頗深的一人。吳承恩和元、明以來大部分的學者一樣,都曾經從仕為官,但皆因仕途不暢,遭受排詆,或不滿當時典章制度而冠求去但又對於社稷、國家有著莫名的使命感,又因為已是人微言輕,最後只能用文字反射和暗喻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現實的不滿。吳承恩的際遇就比施耐庵浮湛連。雖然他自小在鄉里間有神童之稱,但是命運的弄,以及考運的不順,一直到了中年才得到一個貢生的補缺,讓他捉襟見肘、窮困了大半生再加上時運不,看盡了官場上的厚黑,終究覺得這條路不是適合的一條道路。但卻因為個性古怪,性情剛愎,人脈不彰,於是只能流落在南京街頭一處黑暗的巷弄裡,靠著烹煮文字療飢。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utterstock_326237963.jpg

 

一部《三國演義》捧紅了羅貫中,原本父親早逝,繼母沒多久也隨即嫁給別人,因為這樣子的際遇,便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讓他火紅了六百多年。這也需歸因於早年羅貫中偶然地和他的師父──施耐庵不期而遇地邂逅。由於羅貫中決定不回去他那已經失去了根、落的家族,於是在江蘇的蘇州遇到了剛從錢塘擔任縣官的施耐庵,並拜之為師,深受點化薰陶,方才奠定了日後他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

文章標籤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