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essageImage_1543320791055.jpg

 

  時光荏冉,往日一同學習劍法的那班道友們,隨著師尊的仙逝,如今只剩下兩位同道在世。由於我當年習道時,年甫十七八,同門之中舉目望去年過四十者比比皆是,目前健在的兩位道兄皆已年過八十,孫姓的道兄和林姓的道兄兩位也都子孫滿堂,孫師兄過去在某政府單位擔任要職退休有年,而林師兄過去在某著名大學中教導哲學,兩位均是學識涵養極佳之士,孫師兄也曾經在道典方面著書立說,頗有文名,可謂文江學海之流。這兩位年長道兄在師尊登仙之後的歲月中,和我都時有往來,兩位道兄均是對於佛道潛修有年之士,孫學長除了和我有同好,家中收藏了不少古籍,並且也雅好書畫之道,有時走訪他處,經常見他書桌上所臨寫之碑帖積久盈尺,並且墨香四溢,我極喜歡那種那種風雅之感。

 

  夫人吳老師在一所高中擔任國文教師,平日裡除了學校之外,深居簡出,在家中不是臨摹畫畫,便是茹齋念佛,幾乎過著與外界隔離的生活。孫道兄說他的夫人幾乎天天都是聞雞而起,提筆臨池,藉以收斂心性,夫人所畫的墨梅頗有仙氣,我極為喜歡。所臨碑帖過眼即熟,下筆便能神似,尤於魏碑所下苦功猶多,幾乎魏齊一切神品皆有仿臨近百次,難怪所寫書法已然自成一格。夫妻兩人相處膝下無子,過著神仙眷屬的生活,除了同享畫眉之樂,其餘夫唱婦隨,不亦樂乎。據聞孫夫人習女丹多年,頗有心得,多少寒暑經過,並無添增些許華髮或皺紋,皮膚如凝脂般毫無鬆弛之態,表示她於功法是真正地有持續且下功夫,這是我在茶堂創立後,孫道兄偕其夫人曾有幾度駕臨,我親自觀看其氣色所得到的感覺。

  

  以八十歲上下的婦女而言,飲茶攀談之中,兩三小時毫無疲態,且談笑風生,說起往事如數家珍,脊樑骨筆直如銅串般,講起話來戛玉敲冰,極有韻味,可見涵養極深,與其相處有種如沐春風的質感。我最後一次見到孫夫人應該是茶堂成立後的第二年,約莫是在二〇一〇年的初夏,電話中先和我聯絡約定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來茶堂裡碰面喝茶。在後來的日子中,孫道兄才漸漸地讓我知道了他夫人的內德涵養是如何如何地賢賢易色,德榮兼備。原來孫夫人茹素已經近四十年,難怪我雖然僅和她有數面之緣,但每回都覺得她的氣韻和神采和一般上了年紀的婦女不同,也才理解過來孫道兄為何可以平步青雲地事業亨通。這一趟他們賢伉儷來到了茶堂,我才能仔細端詳,從中體會到相由心轉的道理,在麻衣相術中,對於女相也有很確切的觀法。雖然孫夫人茹素多年,但卻沒有一般持素者看起來的羸黃瘦弱,反而皮膚白裡帶紅,膚色極潤,並且臉部的皮膚如同平燙過一般毫無紋理,這似乎有點不太合理,但又看起來極為自然,不像是有人工之嫌。女子過了花甲之後, 極為重要,一方面這是觀察晚運的下庭部分,再一方面是代表和另一半相處狀況是否賢淑有德。夫人的地閣除了方圓,還呈現雙下巴,這種長相是極為旺夫之格,在我斟茶遞杯的過程中,始終神情安若,無絲毫閃神、煩躁之態出現過。重要是年過七十,眼神還可以在黑白分明中透露出如水一般的寧靜安詳,這就不容易,也引起了我的好奇。這位夫人平日裡是如何地善養自己的心性,我在想等茶過數旬之後,再善巧地請問她。再細看她的頭髮,異常地青黑,這在古相學上來說是三品以上的貴婦才會具足的。女人的頭髮也象徵她的生命力及腎氣旺不旺盛,生命力能量不足,便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也關乎到情緒的穩定與否。再看她的嘴形如弓,緊緻而又曲線分明,嘴角如微笑狀上揚,上下嘴唇薄厚適度,嘴型屬於偏大,此類女性象徵能言善道,但口風甚緊,不會談論一些八卦無聊之語,謹言慎行,不容易得罪旁人,因此對於丈夫有推波助瀾之旺相。只不過女子如果嘴巴過大,自制力有時會受感情方面的驅使不容易控制,並且事業心也會比一般女性稍微強烈一些。

 

  孫夫人平日喜歡研讀經典,宴坐冥想,沉澱心性,或者和她長久以來的內在熏習有關吧!一雙柳葉眉清晰可見,而且又過眼尾,表示夫人心地較常人還要柔軟善良,會為他人著想。一對貼著臉頰的豐滿的雙耳,更證明一生衣食無缺,尤其兩耳的耳珠如同珍珠般圓潤,表示著晚運安詳,餘運有餘。女子如果不具招風、雙耳貼腦,便表示人際關係很好,心胸開闊,比較不會與人計較。最重要的我觀察到她的鼻子大小適中,蘭亭、廷衛、鼻準氣勢有緻,鼻子象徵著女人一生是否可以碰到好的歸宿和對象極重要的區域,還要配合鼻子兩邊的顴骨不能高聳露骨,否則反成剋相,她的兩顴圓潤平和,令人感覺異常地舒適……。

 

  常常講一個男人事業是否成功,要看背後是否有一位賢內助扶持,當然人的福澤不能僅憑相貌,最主要的是內在的品格和道德涵養。我在幾泡茶的時間當中,雖然是閒話家常,但從夫人的對應行止和眼神之中,很清楚地可以理解到眼前的這位女士是有別於一般人,我也審時順勢,自然地請問了她幾句:「不知大嫂平日裡除了固定的日課以外,是否有些社交活動?」那次夫人頭上的青絲雲鬢插梳得伏貼、一絲不苟,一襲青綠色及腿長衫配上修長的體裁,煞是好看。

 

「說來慚愧,退休之後,自己創辦了兩個婦女協會,一個是專門協助家暴的婦女和伴侶早棄的年輕寡婦身心方面的輔導和就業問題,幾乎從早到晚都往來於家裡和協會之中。平日裡也都會預約接受一些受身心戕害的婦女同胞,幫她們做心理諮商和輔導,生活過得既充實也忙碌。但我數十年以來,早晚都會書寫經文,這個例行的工作倒是沒有間斷過,長段時間裡,我總共抄錄了《心經》、《金剛經》、《太上清靜經》,還有《道德經》……後期這十年,我把讀書時代父親教我的工筆畫重新拾筆重繪,這幾年畫了各式各樣的佛像已經超過了百幅……」

 

  我邊聽著孫大嫂簡單的自我描述,心裡暗暗地佩服,當今的社會竟然還有如此休休有德、德懿雙馨、年高德劭的滄海遺珠。因為平日裡我也孺慕一般對於佛道有精深研修的有德之士,更何況是年齡已屆八十的善女人,這增添了我想進一步理解在台灣傳統的家庭之下,是如何可以擁有屬於自己潛修的空間,以及他年少時期的家庭背景是如何孕育出這般謙沖自牧的氣質,於是我趁著拿著茶匙在挖著茶壺的茶渣時,順道問了句:「那大嫂是從什麼時代開始接觸到經文和佛像?」

 

  孫大嫂拿起了茶几前面的瓷杯,淺啜著我之前所沖泡的高山烏龍茶,喝畢之後,慢條斯理、極有禮貌地說道:「家父早年在大陸曾經一段時期跟隨過弘一大師和豐子愷等人,往從甚密。父親原本是在上海一所高中裡擔任重要的職務,和豐子愷早就熟識,後來透過豐子愷的引介,認識並且皈依了弘一法師,我們讀書時代,父親常常會為我們子女講述弘一大師的風範及偉大的人格特質。家父因為自小就習畫並且善於工筆,嘗多次提及弘一大師鼓勵供養佛像的功德及利益,父親並未勉強我們兄弟姊妹,但因為我個人喜歡畫佛像時那份寧靜和喜悅的感覺,尤其每當心中有任何的不快及鬱悶時,幾筆勾勒之後,心情便平復如初,久久我也喜歡上了父親在繪畫時那股氣韻流暢的瀟灑樣貌,這習慣也造就了我必須去了解佛菩薩在經書裡面所有的願行及慈悲,我認為受其感召影響至深。我的人生當中幾十個寒暑就這般過去,別人在婚姻生活上面每每都有負面和不如意的事端頻起,我很感謝也許是我祖德深厚的庇蔭,抑或先生個人的涵養予我充分的空間,他從不會干涉我私人的信仰或愛好。先生常說到老子的《道德經》在他習道的過過程中有得到莫大的人格遞轉,深受其澤,至於內養方面,先生和我都有共識,他主張莊子的《齊物論》對他來說有種戚戚焉之感,尤其處於身心煎熬困頓的靈魂,若要得到安歇,《齊物論》是現代人極好的讀品。尤其是它裡邊所提到的宇宙世界之中的究竟,說到底是沒有任何的分別,這點和佛家所說的超越相對,趨向絕對頗有相同之處,但莊子在內篇之中也希望能夠喚起人們要勇於去追尋內在那股逍遙自在的意識型態,藉以化解人們內心的矛盾、憂煩和衝突……」

 

  原來其來有自,孫大嫂是出自於如此的書香門第,她的家翁在上海時期尚且和豐子愷、弘一、夏丏尊、馬一浮……等時有往來。孫大嫂還講述了一件趣聞,這是她的家翁曾經對他們描述過的一段,他某次和數位好友約好和弘一大師會面,當時有姓劉的一位初識的友人和其他教育圈的朋友在一家素食餐廳請大師用膳。當初他們不了解弘一大師是過午不食的,結果其中有三位過了時間才到,但是弘一大師很慈悲地不慌不忙就喝了幾杯茶水,度過了那次的聚餐,事後令他們好生慚愧。孫大嫂的家翁和豐子愷是頗為熟稔的,一段時期因為豐要出一本刊物,其家翁也隨緣付出了頗多心力,嘗言豐子愷其實是一位性情中人,只是遇事會多思考,有詩人的氣質,由於和弘一大師的因緣,才改變了一些思想和變得開通些,此人對於佛教界也付出了不少的用心,值得一提的是其家翁由於豐子愷的緣故,後期認識了弘一和馬氏,並且均有受其佛法方面的薰陶。

 

    孫大嫂不知道是因為我所泡的茶喝對了味,還是因為話匣子一聊開,她知道我對佛門的掌故也頗為知曉,她就毫無拘束地暢談起來,有些內容連在一旁的孫道兄也未曾聽孫大嫂講述過。

 

  「父親原本是仰慕馬先生對於周易精湛的研究,後來也從馬氏處接觸到了佛教的經書,據稱弘一大師的出家和馬一浮是有些關聯的。當年豐子愷認識馬一浮時,還是很年輕的師範生,弘一大師當時由於在藝術方面的創作無法突破而苦悶異常,後來認識了馬一浮,馬一浮給了當時的李叔同諸多建議,這對日後的弘一法師是有絕對的影響的。而我父親認識弘一大師是已經他出家後的事了,馬一浮在當時其實已經是位很有影響力的國學大師,私底下對於佛法早已潛修多時,和當時的民國高僧多有往從。弘一大師出家後,仍然時常地請問馬一浮諸多關於佛學和經典方面的問題,弘一出家多年後常對豐子愷輩言及『馬老師惠我良多』之句,可見弘一大師是位細心且深情的人。」

 

  當天和孫道兄及孫大嫂茶聚所談內容均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我相信那天夜晚,孫道兄也頗為訝異,原來結髮半生的伴侶竟然她的家世是如此地令人欽羨,並且心中暗暗地慶幸有如此大的福報,娶到從天而降的賢內助。這一席茶話下來,不知不覺時間彈指石火般飛逝而過,我和道兄談性甚濃,只是想到一個晚上說了那麼多的往事的孫大嫂是否會累?

 

「一點也不會,沒想到王老師和佛學的淵源也頗深,所謂茶逢知己,不好意思我話多了。」

 

「哪裡!哪裡!有這麼好的因緣聽到律宗一代宗師出世的因緣,這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善因緣,這要感謝大嫂分享了這麼多,想必大嫂過去世也因為有善因、善緣,才會值遇到如此的家庭。」

 

「是啊!我對於我的人生沒有什麼值得罣礙的,和先生從結識至今也從未拌嘴過,互相尊重、耦居無猜、松蘿共倚,雖然我們膝下無子女,我常常慶幸或許這輩子沒有冤親債主來向我要債吧!倒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缺憾,假若有子孫的牽絆,我或許就無法為社會和有緣的人貢獻自己微薄的心力,我一直心存感激,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那晚雖然和這對濡沫與共結緣一生的賢伉儷,從濃郁的茶香中,交心傾談至茶氣漸淡,但熱情不減,從陽羨古朱泥壺中的溫度,更平添了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那份質感,以及飽滿氣韻足夠的茶香在齒頰處不斷地流盪,便如同人世間的浮沉,終歸會趨向於平淡,人與人之間的交情就如同青山不老般永垂不異,感恩這輩子有興可以結識這麼一位車笠之盟、忘年之交的摯友。- 王薀老師

 

 

作者  :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也是各類暢銷書作家,著有跨類別著作等三十餘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出版著作如下 :

  • 心理勵志類-《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
  • 人文史地類-《力量-重生之後》、《絕對》
  • 健康生活類-《靜坐-這一檔子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
  • 人文科學類-《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
  • 華文創作類-《茶堂》、《阿賴耶之人狐傳奇》、《建盞‧茶談》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