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utterstock_294300194.jpg

 

《靜坐──這一檔子事》之十七 

 

  「靜坐現代人都著重在盤腿、身體動作等等,雖然身體的七個動作,也就是大部分的人所說的七支坐,它是一個基礎,但是在我們山上並沒有特別去強調這七個動作,而且各說紛紜。你太過度去講求雙盤要如何,脊椎要如何,肩膀要如何,頭要如何,眼睛要如何,沒有錯!這些剛入門時都要懂,但煉氣入靜卻又不是最重要的,你只要注意兩條腿能夠用最舒服的姿勢架住就可以。

 

  剛開始學習靜坐的人,後面屁股最好能墊個三至五公分的軟墊,但不能太軟,也不宜用海綿做底,因為會不透氣,氣不通,循環就不佳。最好用椰子絲所做的,用布包裹做成墊子,軟硬剛好,而且又透氣通風,也不會有皮膚方面的問題。臀部墊高的好處是在於可以久坐。腰桿儘量挺直,但是不要用力,用力時火氣容易上升,用意稍微把腰桿跟脊椎同時拉直即可。肩膀稍微放鬆地下沉,不要緊張用力,頭稍微輕鬆地往前傾斜約十五度,稍收下巴,這個目的是可以壓住脖子上面的兩條動脈,我們腦海當中會盤繞著很多的雜事、妄想,主要都來自於這兩條動脈,因此稍壓下巴可得到安定神識的作用。兩個眼睛很輕鬆地半閉半張,術語又叫做垂簾,告訴我們眼皮自然下垂,但是不要闔上,眼睛通心和靈魂,不要把整個神給閉起來,眼睛一旦閉起來妄念會更多,除非心識熾盛的時候,可以調息稍作養神。

 

  平日靜坐時讓心有個出口,最好的方法就是半閉眼睛,收斂心神,舌頭稍微用舌尖抵住上牙齦,打坐愈久的時候愈會往後縮捲,漸漸地就會明白道家術語裡面所講的通鵲橋,鵲橋一通,任督兩脈就會給聯繫上,所以不要小看舌頭的妙用,也不要覺得奇怪,為什麼老是叫你們攪動舌根,分泌口水,這到了採小藥的時候自然便會說明。一般人體質的關係,加上年輕精氣比較充滿,口水很快就滿了,口水滿了,舌頭靈活了,有的丹田就開始震動,有暖熱感產生,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往前後竄燒,前腹後腎也感覺暖流不斷,這是湊巧被它給撞上,一般年紀稍大的人需要靜坐極長一段時間,丹田處才會有暖熱的感覺,平常口水不會太多,但是只要捲起舌尖,分泌的速度就會較快。

 

  人如果覺得心煩意亂,或在乾燥地區,可以嘗試捲起舌尖,就會很快平心靜氣下來,也不會覺得口渴身躁,慢慢地再把口水吞嚥,身心漸漸就會平衡。中醫看病為什麼需要看舌頭、舌苔,它是人體健康反射區,一般的中醫師只要看舌頭的顏色、齒痕、苔色,便能知道五臟六腑的問題。平日裡我自己也會配合呼吸,舌抵上顎和收捲舌頭,和縮抵下顎,便覺得精氣充滿,不會疲累。來台灣後,很多人都有腸胃問題,教他們靜坐之後,所產生的口水,他們吞嚥一段時日後,很奇妙地腸胃病很多人就自動地好了,主要原因是因為經由靜心之後,產生出來的津液會分泌出酶的成分,可以治療胃疾。

 

(未完待續)

 

 


【 這系列文章將於每星期不定時  PO 出,謝謝!】

 

帶給您心思潮、心觀念 👉【薀言堂讀書會】
 http://goo.gl/forms/khz8ZCF8ak  

 

         

arrow
arrow

    王薀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